马克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集中表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以下是2020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句知识点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这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水是万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总有些知识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让人迷惑不已,各位考研er也是一再在这些知识点上摔跟头,学姐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中马原易错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各位考研er~
考研政治复习内容繁杂,马原部分还不容易记忆和理解,这让考研的同学焦头烂额。学姐提醒大家在全面复习考研政治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的知识点是需要大家周知的,学姐把这些马原的易错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十大易错知识点
1、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7、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斗争即对抗。
8、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讲矛盾双方的斗争不需要条件,不受任何条件约束,而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条件的制约。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10、“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物的发展只是运动变化的一种状态。相对静止或者倒退也是运动变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