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问诊(inquiry)
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NO.2 症状(symptom)
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NO.3 体征(sign)
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NO.4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NO.5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NO.6 主诉(chief com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NO.7 现病史
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NO.8 系统回顾
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NO.9 谵妄(delirium)
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有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NO.10 发热(fever)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NO.11 中枢性发热
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
NO.12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NO.13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NO.14 症状(symptom)
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症状。
NO.15 体征(sign)
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体征。
NO.16 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NO.17 满月面容(moon facies)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座疮,唇可有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NO.18 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
NO.19 牵涉痛(referred pain)
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NO.20 发绀(cyanosis)
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NO.21 中心性发绀
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NO.22 呼吸困难(dyspnea)
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 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NO.2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NO.24 呕血(hematemesi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NO.25 腹泻(diarrhea)
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NO.26 黄疸(juandice)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
NO.27 血尿(hematuria)
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NO.28 少尿(oliguria)
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NO.29 多尿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polyuria)。
NO.30 尿三杯试验
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在第三杯中。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
NO.31 膀胱刺激征
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NO.32 晕厥(faint)
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
NO.33 昏睡
指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性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NO.34 抽搐(tic)
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NO.35 惊厥(convulsion)
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NO.36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起。
NO.37 低热
体温在37.3~38摄氏度。
NO.38 高热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NO.39 超高热
体温在41摄氏度以上。
NO.40 放射痛
某一器官有病变。除患病器官局部疼痛外,还可防射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相应体表出现疼痛感觉。
NO.41 绞痛
反腐剧烈疼痛及缓解交替出现。
NO.42 心悸(palpitation)
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NO.43 恶心
指上腹部一种特殊不适的主观感觉。
NO.44 柏油便
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
NO.45 视诊(inspection)
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NO.46 触诊(palpation)
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NO.47 叩诊(percussion)
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NO.48 听诊(auscultation)
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NO.49 清音
频率约为100-128次/震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叩诊音。
NO.50 生命征(vital sign)
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 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NO.51 斑疹(maculae)
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NO.52 丘疹(papules)
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湿疹等。
NO.53 荨麻疹(urticaria)
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 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
NO.54 玫瑰疹(roseolas)
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NO.55 蜘蛛痣(spider angioma)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病,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NO.56 肋膈窦(sinus phrenicocostalis)
胸膜腔内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约有两三个肋间高度。由于其位置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
NO.57 桶状胸(barrel chest)
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度。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NO.58 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
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吸气时气体入肺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吸气时间延长,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同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NO.59 Litten现象
Litten现象又称膈波影,是借光线照射显示膈肌移动的一种方法。检查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光源置于被检查者的头部或足部,检查者位于光源的对面或侧面,视线与被检查者前腹壁取平。被检查者吸气时可见一条狭窄的阴影由腋前线第7肋间向第10肋间移动:呼气时阴影由下而上移动回归原位。此现象系膈肌随呼吸而上下移动所致,正常人移动范围为6cm,其变异的临床意义同肺下缘移动度。
NO.60 肩胛下角
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