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临床考研内科学总结(二) 心脏瓣膜病和SIE

西医唐子益 2020-07-08 17:30:57

总论:

(1)首先解决一个问题 二狭左房右室大 梨形心;

(右室大是因为左房压力高,压力逆行传导,导致肺静脉的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肺动脉的压力被动升高,长期加重为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室后负荷,最终导致右心衰;此时肺动脉压力有所降低,肺循环血液有所减少,肺淤血一定程度缓解);

主闭左室大(靴型心);主狭左室肥厚;

(2)一般认为:舒张期、连续性杂音均为器质性杂音;

(3)二狭时,S1亢进(二尖瓣位置较低);二闭、主闭S1减弱(二尖瓣位置较高);主狭S1一般正常 不会亢进;

(4)二狭=左心衰;二狭=房颤;

二狭可以听到S4(心房收缩音),二狭又听不到S4(当二狭并发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听不到S4);

1.二尖瓣狭窄

(1)二尖瓣口正常面积4-150px2;

轻度狭窄1.5-2.0;中度狭窄1.0-1.5;重度狭窄<1.0;

(2)大咯血是由于严重二狭,左心房压力突然增高,肺静脉压增高,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所致,多见于二狭早期;

(3)心脏杂音最经典的舒张期杂音: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在心尖区),左侧卧位明显,常伴有舒张期震颤;

最经典的相对性杂音Graham-steel杂音(相对性杂音/功能性杂音):严重肺动脉高压时,由于肺动脉及其瓣环的扩张,导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因而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

(4)首选确诊(最有价值):超声心动图(城墙样改变)

(5)心房颤动:二狭最常见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

所以说:二狭=房颤!!

2.二尖瓣关闭不全

S1减弱(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二尖瓣漂浮,位置较高)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合并收缩晚期杂音也称为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3.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口面积3-100px2;轻度狭窄>1.5;中度狭窄1.0-1.5;重度狭窄<1.0;

主狭的要害在于左室向心肥厚(毛细血管并不相应增生),本身等同于心肌缺血心绞痛;

亮点:心绞痛 S2逆分裂(关键)

何谓逆分裂?即反常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S2逆分裂是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外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高血压时,左心排血受阻,排血时间延长使主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也可出现S2反常分裂;

主狭常见三联征:心绞痛、晕厥和呼吸困难;

主狭出现心绞痛的机制:

(1)左心室壁增厚、心室收缩压升高和射血时间延长,增加心肌耗氧量;

(2)左心室肥厚,导致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相对减少;

(3)舒张期心腔内压力增高,压迫心内膜下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灌注不足;

(4)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导致舒张期主动脉-左心室压力差降低,减少冠脉灌注压;

体征: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出现细迟脉;

S1不亢进(主动脉狭窄 心室收缩期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减少,当然S1不会亢进,通常表现为正常);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要害在于周围血管征 Austin-Flint杂音;

S1减弱(舒张期左心室充盈过度、二尖瓣位置过高所致)

慢性主动脉关闭不全:

(1)动脉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宽,可出现周围血管征;

比如点头征(De Musset征)、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Traube征)和毛细血管搏动征,听诊压迫股动脉可闻及双期杂音(Duroziez杂音);

注:急性主闭 周围血管征不明显;

(2)Austin-Flint杂音(相对性杂音/功能性杂音)

严重主动脉关闭不全导致反流者,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处于较高位置)状态呈相对二尖瓣狭窄而产生杂音;

心尖区闻及柔和低调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柔和、递减型、舒张早期杂音,无震颤;

(3)器质性二狭杂音与相对性二狭杂音(Austin-Flint杂音)的鉴别

a.前者S1亢进;后者S1减弱;

b.前者杂音性质:粗糙、递增型、舒张中晚期杂音,常伴震颤;

后者杂音性质:柔和、递减型、舒张早期杂音,无震颤;

感染性心内膜炎(IE)

急性IE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IE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关闭不全比狭窄更容易发生SIE(比如主闭比主狭更易发生;二闭比二狭更易发生);

室缺比房缺更容易发生SIE;

血培养:诊断金标准(确诊 药敏);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是诊断IE的两大基石;

(1)亚急性IE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

急性IE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主动脉瓣常累及;

(2)临床表现(亚急性 多见杵状指)

a.发热是IE最常见的症状,几乎均有发热;

b.高达85%的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或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损害所致);瓣膜损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主要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关闭不全多见

c.非特异性周围体征

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结节,常见于亚急性者);

Osler结节(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小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常见于亚急性者、且几乎仅发生于亚急性者);

Janeway损害(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患者);

记忆:除了Janeway损害多见于急性者(Ji-J),其他都以亚急性者多见;

d.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脾大(亚急性多见、急性者少见);

贫血(尤其多见于亚急性者,早期轻、中度贫血,晚期重度贫血);

e.心力衰竭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主动脉瓣受损者最常发生(75%);最常见的栓塞部位为大脑中动脉;

(3)血培养(需要掌握是确诊IE金标准;)(此知识点极重要,要求全面掌握)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其中90%以上病人的阳性结果获自入院后第一日采取的标本。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念珠菌(约1/2病例)、曲霉菌、组织胞质菌、Q热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致病时,血培养阴性;

(4)治疗原则(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a.早期应用;

b.足量用药:使用杀菌药而非抑菌药、大剂量和长疗程;

旨在完全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能起到快速的杀菌作用;

c.静脉用药为主;经验治疗抗生素选用的基本原则:杀菌剂、联合应用(包括至少2种具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大剂量、静脉给药、长疗程(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需6-8周或更长,降低复发率)

急性者采用 萘夫西林;亚急性者采用青霉素;

(5)外科手术适应症???(必须掌握,往年考察过多选题)

注:病例分析题看到“发热 心脏杂音”首先考虑IE(接着可以看看是否有Roth斑、Osler结节、Janeway损害等表现);

病例分析题看到“发热 关节肿痛”首先考虑SLE。

热门课程